中國式現代化的科學內涵和特征
http://m.magentopwa.com2021年09月23日 09:56教育裝備網
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國情的中國特色。深刻把握中國式現代化的科學內涵和特征,對于我們更深刻地認識歷史、總結經驗,對于我國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走好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對于為世界其他發(fā)展中國家自主探索符合國情的現代化道路提供中國經驗,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中國式現代化是社會主義性質的現代化。工業(yè)革命以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起步較早,在生產力方面領先于其他國家,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曾顯示出其先進性和優(yōu)越性,但這并不意味著現代化只有一條路徑。回顧世界近代史,資本主義現代化最大的弊端在于其建立在對外殖民掠奪、對內剝削人民的原始積累基礎上。因此,即使資本主義的現代化取得了巨大成就,這一模式也不可能成為所有國家學習的對象。中國式現代化克服了資本主義現代化所固有的先天性弊端,沒有走依靠侵略擴張或殘酷剝削實現現代化的老路,而是在無產階級政黨領導下,通過無產階級革命和建立社會主義制度解放與發(fā)展生產力,發(fā)揮社會主義制度優(yōu)勢,在幾十年時間走過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guī)装倌甑墓I(yè)化歷程,走出了一條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
中國式現代化是扎根中國國情的現代化。中華民族有著5000多年文明歷史,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哲學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是中國現代化建設取之不盡的精神富礦。中國式現代化傳承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中開放、融合、進取等重要思想,講求各種文明包容互鑒,充分借鑒人類有史以來各種文明的先進部分,博采眾長、融會貫通、為我所用,同時緊跟時代、與時俱進,是兼具中國性和西方性、傳統性和現代性的現代化,創(chuàng)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tài)。此外,中國還是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國、最大發(fā)展中國家,如此巨大體量的國家進入現代化,在世界上前所未有。因此,無論是推進城鎮(zhèn)化,還是全面小康,無論是提高人口素質,還是建立社會保障體系,這些都既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任務和成就,也是決定世界現代化進程里程碑式的標志。
中國式現代化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現代化。實現人的現代化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核心目標和任務。以人民為中心的現代化是指現代化既為了人民,也依靠人民。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團結帶領廣大農民“打土豪、分田地”,實行“耕者有其田”,幫助窮苦人翻身得解放,贏得了最廣大人民廣泛支持和擁護,奪取了中國革命勝利。新中國成立后,黨團結帶領人民完成社會主義革命,組織人民自力更生、發(fā)憤圖強、重整山河,尤其是改革開放以后,人民生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善。黨的十八大以后,中國大地打響了聲勢浩大的脫貧攻堅戰(zhàn),現行標準下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12.8萬個貧困村全部出列,區(qū)域性整體貧困得到解決,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正走在邁向共同富裕的光明大道上。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有力證明,一切為了人民,充分調動最廣大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是發(fā)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法寶。
中國式現代化是規(guī)劃科學的現代化。1956年,毛澤東在全國政協第二屆二次會議的報告中指出:“我國人民應該有一個遠大的規(guī)劃,要在幾十年內,努力改變我國在經濟上和科學文化上的落后狀況,迅速達到世界上的先進水平!庇弥虚L期規(guī)劃指導經濟社會發(fā)展,是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重要方式,也是循序漸進推進現代化的戰(zhàn)略抓手。新中國成立初期,黨提出了工業(yè)、農業(yè)、交通運輸業(yè)、國防“四個現代化”的戰(zhàn)略目標,并提出從第三個五年計劃開始的“兩步走”戰(zhàn)略。改革開放以后,黨提出“三步走”戰(zhàn)略。進入新世紀,黨提出“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黨的十九大站在新的更高的歷史起點上,對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作出分兩個階段推進的戰(zhàn)略安排,提出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已經編制和實施十四個五年規(guī)劃(計劃),中國的現代化道路如同“接力賽”般按照規(guī)劃的宏偉藍圖不斷前進。
中國式現代化是各個領域協調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現代化。從歷史來看,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現代化在創(chuàng)造巨大物質財富的同時,往往忽視其他領域的協調發(fā)展,造成環(huán)境污染、資源枯竭等嚴重后果。羅馬俱樂部發(fā)布的報告《增長的極限》對此進行了深刻的闡述。中國式現代化將各個領域協調可持續(xù)發(fā)展作為本質要求。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國實施了重工業(yè)優(yōu)先發(fā)展的戰(zhàn)略,但毛澤東同志特別強調要學會統籌兼顧、“彈鋼琴”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并發(fā)表了《論十大關系》等重要著作。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將協調發(fā)展作為現代化的必要條件,他強調:“要在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同時,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tài)文明建設,促進現代化建設各個環(huán)節(jié)、各個方面協調發(fā)展,不能長的很長、短的很短!蔽镔|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和生態(tài)文明全面進步的現代化,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城鄉(xiāng)協調發(fā)展、區(qū)域協調發(fā)展的現代化,已經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顯著特征。
歷史條件的多樣性,決定了各國選擇現代化道路的多樣性。中國式現代化的科學內涵來源于中國共產黨對中國國情和歷史的深刻分析,來源于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指導,來源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深刻總結,拓展了發(fā)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fā)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豐富了世界現代化的理論,創(chuàng)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tài),是無比寶貴的精神財富。
(作者系北京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院長助理、研究員)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