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方聯(lián)動培養(yǎng)學生勞動習慣
http://m.magentopwa.com2020年04月02日 09:29教育裝備網(wǎng)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的《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明確指出,家庭、學校、社會要三方聯(lián)動,為學生親歷勞動、實踐體驗提供平臺和資源,為大中小學開展勞動教育構建立體網(wǎng)。
家庭是勞動實踐的最佳場所,洗衣做飯、掃地擦桌、整理房間、侍弄花草等,都是很好的實踐機會。長期以來,“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育人觀,或過分溺愛的護犢情結,都導致許多家長不重視孩子的勞動實踐。家務勞動要么請鐘點工,要么家長自己完成,剝奪了孩子實踐的機會。對比之下,我們要抓住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的勞動實踐機會,鼓勵孩子自覺參與、自己動手,掌握必要的家務勞動技能和生活技能。包辦代替不是愛,是剝奪,既剝奪了孩子勞動實踐的機會,又剝奪了孩子能力形成的時機。家長們要樹立正確理念,利用節(jié)假日有意識、有目的地為孩子參加各種勞動創(chuàng)造機會。過去,節(jié)假日一家人外出旅行是一種選擇;而今,一家人利用節(jié)假日到田間地頭干干農(nóng)活、體驗生產(chǎn)勞動不失為一種好選項,真正把培養(yǎng)孩子愛勞動的習慣作為良好家風、社會新風。
《意見》指出,學校要發(fā)揮在勞動教育中的主導作用,哪些家務勞動、校園勞動、社會勞動適合哪個年齡段的學生,需要在實踐中探索、明確;哪些勞動可以承載相應的教育功能,需要在摸索中總結。城市中小學生和農(nóng)村中小學生在開展勞動教育過程中,需要因地制宜。學校如何指導家庭開展勞動實踐,如何策劃組織一些勞動技能比賽促使家長重視勞動教育,如何與社區(qū)、社會聯(lián)動,帶領學生走出校園、走向社會開展校外勞動等,都需要在實踐中總結經(jīng)驗。有相應的教育課程、實踐時間和教育目的,才叫勞動教育。構建大中小學勞動教育學科體系,編制相應教材,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nèi),需要學校在廣泛實踐的基礎上探索并加以總結。實踐出真知,勞動教育更是如此。
要把勞動教育落實好,離不開社會的有力支持。因為讓學生親歷勞動過程,有切身實踐體驗,是開展勞動教育的基本原則。田間果園、近郊農(nóng)場是開展勞動實踐的好場所。我們要積極宣傳,讓全社會認識到勞動教育的意義。教育主管部門、共青團、婦聯(lián)、關工委等應當為學校開展勞動教育搭平臺,提供實踐場所和相關保障。
過去,為了加強中小學生的社會實踐,許多地方由當?shù)卣雒,給學生提供博物館講解員、圖書館管理員等許多職業(yè)體驗的機會。中小學生利用暑假進行社會實踐,本質上就是很好的勞動教育。因此,使勞動教育在大中小學順利開展,離不開社會的支持。只有充分利用社會各方面資源,為勞動教育提供必要保障,才能使之真正落實。
開展勞動教育實踐活動,家庭要發(fā)揮基礎作用,學校要發(fā)揮主導作用,社會要做好相關支持。打個淺顯的比方,家庭好比淺淺的泳池,要讓孩子學會游泳,家長要舍得讓孩子在泳池里撲騰。孩子一邊撲騰,家長一邊指導。學校要做的是經(jīng)常組織游泳活動,在活動中讓孩子發(fā)現(xiàn)自己的優(yōu)缺點,及時向同伴學習。社會好比大江、大河,讓孩子真正搏擊風浪,肆意遨游。離開實踐的勞動教育,就像不讓學生下水的說教。因此,實踐是勞動教育的根本。在實踐中,家庭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勞動技能,社會提供了學生的勞動機會,學校確立了學生正確的勞動觀念。
(作者系浙江省寧波國家高新區(qū)實驗學校校長)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