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查時,檢查者手持叉柄,將叉臂向第一掌骨外緣或肘關(guān)節(jié)處輕輕敲擊,用力適當,勿用力過猛,否則可產(chǎn)生泛音,甚至損壞音叉,而聲音持續(xù)時間并不延長,一致使其振動,將振動的叉臂置于距外耳道口1厘米處,兩叉臂末端(1/3處)應與外耳道口在一平面上,慎勿觸及耳廓和鬢發(fā)。檢查骨導時則以柄端直接貼緊皮面。來檢查氣導(ac)聽力,檢查骨導(bc)聽力時,應將叉柄末端的底部壓置于顱面上或鼓竇區(qū)。一般骨導檢查以256赫和512赫的音叉最為適宜,因低于256赫的音叉測試骨導時能引起振動感,影響測試結(jié)果,高于512赫的音叉,檢查時因高頻音叉的振動能量不易通過叉柄傳導,其氣導強度比骨導高30分貝一45分貝,骨導測試所聽到的聲音又多來自氣導,故用1024赫,2048赫音叉測骨導多不可靠。此外,對不同頻率音叉采用不同的敲擊方法:低頻音叉前1/3處敲手掌魚際部,中頻音叉敲于腔骨,高頻音叉則用金屬錘敲擊。如一概敲擊于堅硬之物,則不能產(chǎn)生純音而并發(fā)許多不和諧的雜音。音叉試驗應在靜室內(nèi)進行。采用以下試驗可初步鑒別耳聾為傳導性或感音神經(jīng)性耳聾。
1.氣骨導比較試驗(任內(nèi)氏試驗rt)
此試驗旨在測試單耳氣、骨導聽力之比。方法:將敲響之音叉叉柄的底部先壓置于受試耳的鼓竇區(qū),測其骨導聽力,當不再聽到聲音時,立即將音叉壁置于同側(cè)外耳道口外側(cè),測其氣導聽力。此時受試耳若仍能聽到聲音。說明氣導>骨導(ac>bc)為陽性(十)。若測氣導時受試耳已聽不到音叉聲,應再敲擊音叉,先查氣導聽力,待不再聽到聲音時,立即將叉柄置于耳鼓區(qū)測骨導聽力,若骨導仍可聽到,證實為骨導>氣導(bc>ac)為陰性(一)。若氣導聽力與骨導聽力相等(ac=bc)以(土)表示。結(jié)果評價:任內(nèi)氏試驗陽性(ac>bc)可為正常,亦可為感音神經(jīng)性耳聾。聽力正常者,在頻率為512赫的音叉測試時,氣導聽力較骨導約大2倍左右,陰性者(bc>ac)為傳導性耳聾。氣導與骨導相等(ac=bc)示中度傳導性耳聾,或某些混合性耳聾。(任內(nèi)試驗:為對比受試耳氣導聽力和骨導聽力的試驗,故又稱氣骨導對比試驗,簡稱RT 。方法:將振動的音叉柄端先抵在受試耳乳突的鼓竇部位,至受試耳聽不到時,立刻測同側(cè)氣導聽力,受試耳通過氣導又重新聽到聲音,示氣導>骨導(AC>BC),為陽性(R+),表示正常耳或感音神經(jīng)性聾。聽力正常者,C2512Hz音叉測試時,氣導較骨導長2倍左右。反之,若骨導時間長于氣導時間(BC>AC),為陰性(R-),表明受試耳有傳音性聾。氣、骨導時間相等 (AC=BC),為R±,示有傳音性聾或混合性聾。
)
2.骨導偏向試驗(韋伯氏試驗wt)
本試驗以比較受檢者兩耳的骨導聽力為目的。方法:取頻率為256或512赫的音叉,敲擊后將叉柄底部緊壓于顱面中線上任意一點亦可置于兩側(cè)第一上切牙上,讓受檢者仔細辨別聲音偏向何側(cè),并以手指表示聲音所在方向。記錄時以“一”示偏向側(cè)46=”聲音在中間。結(jié)果評價:聽力正常或兩耳骨導聽力相等時,聲音在中間。聲音偏向患側(cè)或耳聾較重側(cè),為傳導性耳聾。偏向健側(cè)者,示患耳為感音神經(jīng)性耳聾。(韋伯試驗:比較受試者兩耳的骨導聽力的試驗方法,又稱骨導偏向試驗,簡稱WT。將振動的音叉放在受檢者頭、額部中線的一點上,也可置于兩側(cè)第一上切牙之間,讓受檢者指出那一耳聽到的聲音較響。如偏向(W→)自覺聽力較好的一側(cè),示對側(cè)耳有感音神經(jīng)性耳聾;若偏向自覺聽力較差的一側(cè),示該側(cè)有傳音性聾。若雙耳聽力正常或兩耳聽覺損害性質(zhì)相同、程度相等,則無偏向(W↑)。
)
3.骨導對比試驗(施瓦巴赫氏試驗):此為對比受試耳和正常耳骨導聽力的方法,又稱骨導對比試驗,簡稱ST。
本試驗意在比經(jīng)較受檢查與正常人的骨導聽力。方法:將敲響的音叉先置于正常人的鼓竇區(qū),試其骨導聽力,當聽不到聲音時,即將音叉移于受檢者鼓竇區(qū),試受檢者能否聽到,接著按同樣的方法先試受檢者,后移于正常人。如受檢耳骨導延長以“十”‘示之,縮短以“一”示之,“土”為兩者相似。結(jié)果評價:(十)為傳音性耳聾,(一)為感音神經(jīng)性耳聾,(土)如正常人。(此為對比受試耳和正常耳骨導聽力的方法,又稱骨導對比試驗,簡稱ST。用音叉先試受試耳骨導,至受檢者聽不到聲音時,立即測檢查者正常耳的骨導,若檢查者仍能聽到聲音,為施瓦巴試驗縮短(S-縮短),示受試耳為感音神經(jīng)性耳聾。若受檢耳聽不到聲音時,檢查者也聽不到,則應顛倒其順序依上法再試,若受檢耳骨導時間長于正常耳,為施瓦巴試驗延長(S-延長),示受試耳為傳音性聾。)
4.鐙骨活動試驗(蓋來氏試驗gt)
陽性:為試驗鐙骨是否活動的方法,又稱鐙骨活動試驗,簡稱GT。先將振動的音叉置于受試耳乳突部,用波氏球或鼓氣耳鏡抵緊外耳道口加壓,若鐙骨可活動,則向外耳道內(nèi)加壓時,骨導音減弱,壓力復原,則聲音隨之增大(對鼓膜完整的病人,可用此法檢查其鐙骨是否活動,將鼓氣耳鏡置于外耳道內(nèi),不使漏氣。用橡皮球向外耳道內(nèi)交替加、減壓力,同時將振動的音叉置于鼓竇區(qū)。若鐙骨活動好,患者感到聲音有強弱波動,為陽性)是為蓋來試驗陽性(G+);
陰性:若鐙骨固定,則骨導音無變化(若患者聽到的聲音無強弱波動則為陰性),為蓋來試驗陰性(G-)。
此法在耳硬化癥及中耳先天畸形及鼓室硬化癥的診斷和鼓室成形術(shù)前測試聽骨鏈功能等方面均有重要意義。